2022年上半年,面对宏观经济“三重压力”、新冠疫情反复、国际冲突加剧等因素冲击,深市主板作为市场化蓝筹聚集地和细分行业冠军摇篮,上市公司整体经营业绩保持稳定增长态势。
截至8月31日,深市主板1,496家公司披露了2022年半年度报告,实现营业总收入7.74万亿元,同比增长6.14%。其中,1,175家公司实现盈利,占比接近八成,672家公司盈利增长,383家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速超过30%。1,459家非金融企业实现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合计5,059.97亿元,同比增长19.32%。
其中,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企业表现出较强韧性和活力,新蓝筹增长动能强劲,先进制造、数字经济、绿色低碳等三大领域动力充足,板块资产质量稳步提升。
创新驱动发展动力充沛
从季度情况看,深市主板公司二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合计4.10万亿元,环比增长12.32%,实现净利润合计2,593.13亿元,环比增长12.83%,呈现出强劲的复苏态势,凸显了上市公司的“基本盘”作用。
从行业情况看,深市主板制造业公司共计986家,占比65.91%,并涌现出一批各细分制造业的排头兵和先锋队,共同带动上下游产业链技术创新与产业集聚,为中国经济注入强大活力。
2022年上半年,深主板制造业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5.05万亿元,同比增长9.64%;实现净利润合计3,709.41亿元,同比增长6.17%。
其中,213家公司净利润增幅超过50%,占全部制造业公司的21.60%。从细分行业来看,有色金属、煤炭、医药生物、电力设备、基础化工等5个细分行业业绩增长势头良好,平均净利润同比增幅均超过30%。
与此同时,深市主板聚集的一批先进制造企业、数字经济企业、绿色低碳企业表现也着实亮眼。
深市主板公司先进制造业企业376家,占比25.13%,囊括了新一代信息技术装备、高端装备制造、新材料、新能源设备等产业,2022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合计2.31万亿元,实现净利润合计2,061.74亿元,同比增长20.04%。上半年研发投入合计1,186.08亿元,同比增加15.85%。
细分来看,光伏设备行业实现收入合计782.59亿元,同比增长73.41%,实现净利润合计54.83亿元,同比增长104.83%;通信设备行业实现净利润合计63.63亿元,同比增长29.95%;半导体行业实现净利润合计45.44亿元,同比增长38.94%。
此外,作为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,数字经济发展亦方兴未艾。
目前,深市主板数字经济产业公司共279家,主要集中于电子、计算机、通信、国防军工等行业,其中217家公司盈利,142家实现盈利增长,58家公司净利润增幅超过50%。279家公司研发支出合计785.29亿元,同比增长11.50%,73家公司研发强度超过10%。
绿色低碳产业更是快速发展。目前深市主板涉及新能源汽车产业、新能源产业、节能环保产业的公司数量共142家,占比9.50%。142家公司上半年实现净利润合计870.37亿元,同比增长58.57%,远高于板块整体水平。
龙头企业韧性与活力强
从企业规模来看,龙头企业表现出较强的韧性和活力,截至8月31日,主板市值超千亿元公司35家,平均实现营业收入559.15亿元,同比增长20.97%,实现平均净利润55.96亿元,同比增长10.67%。
“深主板公司在工程机械、激光设备、面板、安防设备、智能语音、家用电器、绿色能源、消费电子等占据产业链主导地位,展现出新蓝筹增长动能强劲。”华南一名资深行业分析人士受访指出。
截至目前,深主板已汇聚了行业规模龙头企业131家,科技龙头企业47家,共同构筑了深市链主企业集群优势,为当前保障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稳定贡献“深市力量”。如家电行业龙头美的集团、格力电器上半年分别实现净利润159.96亿元、114.66亿元,分别同比增长6.57%、21.25%;快递龙头顺丰控股上半年实现收入1,300.64亿元,同比增长47.22%,实现净利润25.12亿元,同比增长230.61%;消费电子龙头立讯精密、歌尔股份上半年分别实现净利润37.84亿元、20.79亿元,分别同比增长22.49%、20.09%。
深市主板国企改革亦成效显著。目前,深市主板国有上市公司共466家,占板块公司家数的31.15%,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合计3.36万亿元,实现净利润合计2,144.70亿元,其中87家净利润增幅超过50%。如中航西飞通过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,公司运营效率显著提升,上半年公司实现净利润4.83亿元,同比增长43.79%。
在深市企业快速发展的背后,离不开资本市场的有力支持。主板公司通过多种融资方式不断支持服务科技创新、产业升级,助推业绩快速增长。
2022年上半年,深市主板公司通过多种工具拓展直接融资渠道,60家公司合计融资857亿元。如晶澳科技2020年和2022年合计募集百亿元,用于电池、硅片等项目,随着募投项目的陆续落地,以及2022年新一轮产能的布局,公司上半年出货量达到历史新高,实现收入284.69亿元,同比增长75.81%,实现净利润17.02亿元,同比增长138.64%。
此外,并购重组亦是提高深市上市公司质量的有力措施。2022年上半年,深市主板完成15单重大资产重组,涉及金额804.46亿元。医药生物、公用事业、电力设备等行业上市公司重组占比近5成,重组较为活跃。
在业内人士看来,通过基于原产业整合延伸的横向并购,可进一步提升上市公司的行业地位,增强盈利能力。
(工行网站特约作者:杨坪)
文章来源:21世纪经济报道
|